一起守護星星的孩子—關愛自閉癥兒童 | ||
發表時間:2025-04-02 19:07:36 | 瀏覽人數:9人 | 來源:重慶市巫山縣人民醫院 |
他們如同夜空中獨自閃爍的星辰,活在自己獨特的世界里,
這就是被稱為“星星的孩子”的孤獨癥兒童群體。
2025年4月2日迎來第18個世界孤獨癥日,
讓我們共同走近他們,
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和關愛。
一、自閉癥是什么?
自閉癥也稱孤獨癥,對于很多人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一個名詞,現統稱為“孤獨癥譜系障礙”。 起病于嬰幼兒期,一般在3歲前緩慢起病,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社會交往障礙、語言發育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多數患兒還伴有精神發育遲滯。孤獨癥的病因尚不清楚,主要是遺傳與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孤獨癥患兒的遠期預后差,47%~77%預后不良,70%社會適應障礙。我國約有300萬孤獨癥患兒,且患病率仍在逐年增加。
二、癥狀識別
中華醫學會提出“五不”早期識別法,家長需警惕以下行為:
(一)不看或少看:缺乏對視,回避社交注視。
(二)不應或少應:對名字無反應,不關注他人指示。
(三)不指或少指:無法用手勢表達需求。
(四)不語或少語:語言發育遲緩或終生無語言。
(五)不當行為:重復排列物品、感知覺異常(如對聲音敏感)。
通俗來講,癥狀表現為:出現學習說話困難,或根本無法說話;不能理解簡單的詞語和句子;肢體語言異常;簡單重復某個單詞或問題;難以與他人一起玩耍;難以理解他人的情緒和行為;難以保持適當的目光接觸;對于與家人或父母分離感到漠不關心。
只要孩子出現以上行為中的一條或幾條,家長需要及時帶孩子到醫療機構去做篩查,通過系統測試,做出早期篩查和干預指導。
三、自閉癥的誤區
(一)天才幻想。我們在影視劇中經常看到,自閉癥患兒在某一方面,如繪畫,音樂等方面很有天賦。的確會有這種情況,但僅0.03%患者存在特殊才能。
(二)孩子得病,是因為父母關愛太少。自閉癥是一種不可治愈的永久性神經發育障礙,與父母的關愛程度無關。盡管目前孤獨癥的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已有研究表明,它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遺傳、環境因素和神經生物學因素等。
(三)自閉癥可以治愈。很多家長都不斷的在打聽“靈丹妙藥”,實際情況卻是,自閉癥是無法完全治愈的疾病。部分輕癥自閉癥患兒通過規范,持續的個體化康復治療,也只是可以實現“臨床治愈”,即能基本實現生活自理和有基本的社交。
四、如何幫助自閉癥兒童?
養育孤獨癥兒童需要家庭付出較多精力
(一)為他/她建立規律的日常作息,盡可能降低背景噪聲。
(二)呼喚孩子的名字,讓他/她知道你在和他/她說話,給孩子更長的時間來理解你說的話。
(三)說話簡單、緩慢、清晰,用一些簡單的手勢或圖片與你所說的內容相結合。
(四)通過角色扮演、模仿游戲等方式,讓他們在安全的環境中練習與他人交往的技能。
(五)鼓勵、陪伴孩子參與一些有趣的戶外活動或運動項目,如游泳、跳舞等。
(六)如果可能,讓孩子進入普通學校,盡管他們在學業、情緒管理和人際關系方面需要額外的幫助,關注孩子在學校里是否受到了欺凌。
(七)如果無法進入普通學校,也可以進入適于孤獨癥兒童的特殊學校。
(八)與其他患有孤獨癥孩子的父母建立聯系,加入孤獨癥的在線論壇或參加支持團體,與其他家長交流經驗,共同尋找解決方案。
孤獨癥兒童的成長之路充滿艱辛,但是通過早期干預、良好的溝通環境、社交技能訓練、合理的飲食和運動、規律的作息以及專業的支持,孤獨癥兒童的生活質量會得到明顯提升。但這需要患兒家庭持之以恒的堅持和巨大的犧牲。同時,整個社會要予以支持,給他們理解與關愛,為他們創造更加友好、包容的環境。
咨詢電話:57628716
咨詢地址:巫山縣人民醫院凈壇分院祥云樓5樓兒童康復中心
您是第2301590位來訪者 |
版權所有:重慶市巫山縣人民醫院 @ 2015 Copyright |
渝ICP備15013004號 |
地址:重慶市巫山縣高唐街道廣東西路168號 |
技術支持:久遠銀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