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開始啦! | ||
發表時間:2016-07-28 08:31:26 | 瀏覽人數:4人 | 來源:重慶市巫山縣人民醫院 |
冬為陰,夏為陽,“冬病”是指某些好發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虛寒性疾病,由于機體素來陽氣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氣候陰盛陽衰,以致正氣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陰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癥、喘癥、慢性泄瀉、關節冷痛、怕冷、體虛易感等反復發作或加重。“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時令,自然界和機體陽氣最旺之時,通過溫補陽氣,散寒驅邪,活血通絡等治療措施,一方面能增強機體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陰寒之病邪,從而達到治療或預防上述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根據穴位的主治病證,在人體的特定穴位上進行藥物貼敷、藥物注射、艾灸、埋線、刮痧、拔罐,或內服藥物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治療措施為三伏天的藥物穴位貼敷,因其療效明顯、操作簡便、費用低廉、無明顯副作用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經歷代中醫學家的反復實踐發現,在夏季的三伏天用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冬天容易發作或加重的疾病療效顯著,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稱,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從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為末伏。根據具體的病證選用不同的穴位,分別于三伏天各敷一次。病史較長或病情較為頑固者可適當增加貼敷次數,貼敷時間以機體自我感覺可以耐受為度,但一般不超過24小時。不同的體質和不同的病證選用不同的穴位,同時可配合辨證施治的中藥內服等治療措施,冬病夏治的療程最好連續應用3~5年。
1.呼吸系統疾病
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復感冒等。
2.風濕免疫性疾病
關節疼痛及肢體麻木、肩周炎、風濕性關節炎等。
3.消化系統疾病
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
4.耳鼻喉科疾病
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慢性咽喉炎等。
5.兒科疾病
哮喘、咳嗽、支氣管炎、體虛易感冒、脾胃虛弱等。
6.慢性皮膚病
蕁麻疹、凍瘡、硬皮病等。
7.婦科疾病
慢性盆腔炎、痛經、經行泄瀉、不孕癥等
8.其他
陽虛型體質的人群。
藥物穴位帖敷禁忌證
1.有嚴重心、肝、腎、腦疾病患者、惡性腫瘤患者、嚴重糖尿病患者、嚴重過敏體質者、皮膚長有皰、癤或皮膚有破損者。
2.處于疾病發作期(如發熱、正在咳喘等)的患者。
3.孕婦。
4.體制壯實易上火之人。
1.藥物穴位帖敷后如有局部皮膚出現瘙癢時,不要用手搔抓以防感染。敷貼4~24小時后,局部若有發癢發熱,皮膚發紅為正常;若皮膚出現水皰,涂燙傷膏或紫藥水,敷貼24小時內患者禁用冷水洗澡,不曝曬。
2.慎食寒涼肥甘滋膩之品,夏季炎熱,往往易貪涼飲冷,若大量進食寒涼之品,則易致中陽受損,脾胃虛弱,甚至損及一身之陽氣,影響治療效果。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易傷脾胃,影響消化,易導致陽氣不運,變生它病。
3.冬病夏治包含了中醫豐富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建議在正規醫院醫生的指導下,根據個體的體質和病證的具體表現辨證施用。
時間:
初伏:2016年7月17日---7月26日
中伏:2016年7月27日---8月15日
末伏:2016年8月16日---8月25日
康復醫學科 李倫春供稿
您是第2301590位來訪者 |
版權所有:重慶市巫山縣人民醫院 @ 2015 Copyright |
渝ICP備15013004號 |
地址:重慶市巫山縣高唐街道廣東西路168號 |
技術支持:久遠銀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