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回歸本質 | ||
發表時間:2017-11-24 16:42:22 | 瀏覽人數:17人 | 來源:重慶市巫山縣人民醫院 |
我最喜歡的一部醫學電視劇是《實習醫生格蕾》,里面的醫學專業名詞,各個疾病的診斷、治療,演員們都可以一字不漏并附有感情色彩的演出來,讓其變得真實,更加貼近我們最本質的醫學生活。但讓我最記憶猶新的是--護士的觀察能力,可以很準確快速判斷出這個病人發生了什么,該怎樣配合醫生。護士的這種觀察能力在我們國內怕是少之又少,這既需要強大的理論知識做后盾,也需要日常經驗的累積。
在國內,護士的地位并不是太高,他們大多數人都覺得我們護士平時就是打針輸液發藥,甚至有時候我們有些護士自己也是這樣覺得,從而從行為上就終止了去培養我們自己觀察病人病情的能力。我們每天給病人做各種治療,可曾想過有些是盲目的,甚至我們不曉得這樣做的目的和原因,只知道按醫囑執行,忘了我們護理最本質的東西——觀察,也就是健康評估。從病人進入我們病區的那一刻,我們對病人的健康評估是貫穿于我們整個護理中的,也就是隨時要觀察病員的病情。
健康評估是護理程序的首要環節,為護理程序的正確運行提供依據,正確的評估是有效護理的前提。及時準確的評估,可使護理程序正確運行,使被評估者獲得恰當的處理,從而達到減輕痛苦、縮短病程、早期康復、提高生命質量的目的。反之,則可造成的健康問題由單純發展至復雜,由輕微發展至嚴重,甚至危及生命。要對病人進行評估,我們要了解病人的病情,也就是要去收集資料,資料又分為主觀資料和客觀資料。主管資料是通過與被評估者者交談獲得的資料,包括被評估者的主訴、親屬的代訴及提問而獲得的有關被評估者對其目前和既往身心健康狀況、社會關系的感受或看法的描述。如“我整夜都不能入睡”、“我上樓時感到心慌”等。其中被評估者患病后對生理功能異常的自身體驗和感受如疼痛、惡心等,稱為癥狀。癥狀是主觀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觀資料不能由評估者直接觀察和檢查。客觀資料是指經視、觸、叩、聽、嗅、實驗室或器械檢查所獲得的有關被評估者健康狀況的結果。其中被評估者患病后機體的體表或內部結構發生了可以觀察到或感觸到的改變,如黃疸、肝大、心臟雜音等,稱為體征。體征是形成護理診斷的主要依據。我們通過收集病人的主觀資料和客觀資料來對病人進行一個整體評估,從而對病人實施一個有效、準確的護理計劃。
在臨床上,與病人接觸最多的不是醫生,恰恰是我們護理人員,所以,對病人的一個病情評估,這應該是我們護士的一個基本能力,懂得觀察,知道怎樣觀察,從而才能做好整體護理。
全科醫學科:盧俏
2017年11月13日
您是第2301590位來訪者 |
版權所有:重慶市巫山縣人民醫院 @ 2015 Copyright |
渝ICP備15013004號 |
地址:重慶市巫山縣高唐街道廣東西路168號 |
技術支持:久遠銀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