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心呵護生命,用奉獻詮釋人生 | ||
發表時間:2016-03-01 11:40:13 | 瀏覽人數:6人 | 來源:重慶市巫山縣人民醫院 |
----讀《喚醒護理》有感
我是一名護士,臨床工作18年,感觸頗多。18年的護理生涯讓我深知護理工作的責任重大、如屢薄冰。特別是做了監護室的護士后,使我更加明白我們監護著病人的生命,幫助著病人與死亡做斗爭。前段時間醫院下發了《喚醒護理》這本書,感覺書名特別,看了以后使我對護理工作更加理解與敬重。俗話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護理工作平凡而偉大。平凡的崗位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跡,南丁格爾、趙慶華老師不都是護理工作偉大的最好詮釋嗎。
還記得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傳統的功能制護理模式使我們每天都只知道打針、發藥、量血壓,不出差錯就是我們的目標,卻忽略了健康教育、人文關懷,隨著新護理模式的轉變、優質護理的開展,責任制整體護理使得我們的護理工作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如今我們每個科室都在積極開展健康宣教、出院隨訪、基礎護理也都是由護士自己完成,一張笑臉、一句問候、一張舒適床位、一個清潔環境、一個詳細入院介紹等等使得護理工作滿意度大大提升。就如趙老師說的“寫在紙上的是制度,深入人心的才是文化”看似簡單的工作要做好、做到讓病人家屬滿意需要付出很多的艱辛跟努力,堅持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堅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正是這些樸實的信念支撐著同事們每天彎著腰無怨無悔的給病人擦洗身體、處理大小便、洗臉洗腳、翻身、拍背。能讓住了大半年的病人不長壓瘡、不長濕疹就是我們的希望,能讓生命垂危的病人平安回家就是我們的神圣使命。
科室曾住過一位高血壓腦出血病人,名叫陳家珍,陳阿姨因高血壓腦出血伴腦疝形成行了開顱血腫清除、去骨瓣減壓術,術后轉入ICU監護治療。陳阿姨身上插滿了管子,頭部引流管、胃管、氣管插管、呼吸機導管、尿管,護士每次翻身都小心翼翼怕翻疼了陳阿姨,雖然處于深昏迷的阿姨并不知道疼。每次吸痰,護士都要親切的跟阿姨交流“陳阿姨,我要給你吸痰了,有點不舒服....”翻身、吸痰、拍背、擦浴、功能鍛煉,白天黑夜、交班接班,我們的工作始終如一。術后兩個月了陳阿姨仍然毫無反應,依然沉睡在她的世界里。家屬曾多次想要放棄,但是我們卻仍然堅持,有的護士還從家里帶來隨身聽,希望音樂能喚醒沉睡的陳阿姨.....術后110天,阿姨身上沒有起一點壓紅,沒有一點異味,沒有一點濕疹。每次下午探視,家屬都要說上反復念叨的話語“感謝你們,就是我們親身兒女也沒你們護理的這么仔細,感謝、感謝…”護士們回應的永遠都只是那眼角邊默默無聞的微笑。術后第129天,陳阿姨醒了,并且斷斷續續的講了一句話“你們…怎么…不吃飯?”在場的護士、醫生除了驚訝更多的是感動,阿姨居然在擔心我們沒時間吃飯。那一刻,我們的淚水更是不能控制的浸濕了眼眶。使我們更加明白護理工作的神圣。
用愛心呵護生命,用奉獻詮釋人生。作家冰心說過這樣一段話:“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生命的長途,點綴得香花彌漫,使穿杖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悲涼。”或許,這就是對護士職業的最好詮釋。如果病痛是生命的殘酷面,我愿守護生命的美好一面,減輕每一位患者的痛苦,愿每一位被病痛折磨的患者都得到最好的照護,無論貧窮或富有,無論年輕或老邁。
重癥醫學科 王建
您是第2301590位來訪者 |
版權所有:重慶市巫山縣人民醫院 @ 2015 Copyright |
渝ICP備15013004號 |
地址:重慶市巫山縣高唐街道廣東西路168號 |
技術支持:久遠銀海 |